当前位置:首页->校园文化

“寻红探药”实践团队走进五指山——传承红色基因,守护黎药瑰宝
作者:赵凡瑜 高一菲 姜雨萱 来源: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时间:2025-09-15

9月9日,由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陈智慧副院长、邢蕾副教授、赵博文副教授带领的“重走红医路,探寻黎药情”实践团队,赴海南五指山开展文化调研与实践活动。团队中汇集了学院三位教师党员,其中两位为教工党支部书记,研究生党员和本科生,充分体现了“党建融合、师生传承、本硕联动”的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新模式。

 

探寻红医精神、黎药文化

本次活动立足海南生态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与黎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调研整合了三支教学与研究的团队力量:由三位教师组成的《中国海疆史》课程思政建设与“海洋文化概论”教学创新团队、赵凡瑜同学主持的校级研究生创新课题《海南五指山黎药中的红色文化叙事研究》团队以及高一菲同学负责的“重走红医路,探寻黎药情”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三支队伍协同发力,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调研合力,助力青年学子践行文化传承与服务地方的使命,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本土文化活力。 

五指山是海南热带生态与黎族文化共生共荣的核心地带。黎族先民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在长期生产生活与医疗实践中积累智慧、沉淀经验,孕育出兼具文化内涵与药用价值的黎族医药。

五指山市中医医院黎族医药体验区展示的部分黎药说明

此次,团队拜访了黎药传承人、五指山市中医医院的杨丽娜医生。她向成员们讲述了父亲在抗战时期用黎药救治伤员的往事。深深打动了大家,使成员们认识到黎药不仅是特殊的医药资源,更是承载民族精神的重要财富。通过与杨医生的交流,成员们了解到黎药在治疗常见病和部分疑难病症方面的独特疗效与实用价值,也认识到其当前面临的传承人才匮乏、草药种植推广难等现实困境,进一步坚定了他们参与黎药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决心。

团队将实地访问与文献文物印证相结合,力求调研兼具温度、深度、广度。访问杨医生后,成员们前往海南省民族博物馆。该馆承载着海南地区多元民族的文化记忆,犹如一部鲜活的民族文化档案,生动展现了黎族等多民族的历史传承与文化智慧。馆内众多文物印记着黎族先民与自然共生的历史,团队成员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对黎药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有了更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展示的黎族文化

团队成员在黎族文化展示区驻足参观

随后,团队前往五指山市政协办公室,与政协副主席姜凤云进行深入交流。姜凤云副主席介绍了五指山市政协在服务地方发展、推动文化传承方面的积极作为,并表示希望与学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合作将依托五指山市政协的平台与资源优势,围绕“聚人才、推技术、拓市场”三个维度推进,充分发挥学院的专业优势,共同当好黎药文化的“记录者”、“研究者”、“赋能者”和“创新者”。市政协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校地合作牵线搭桥,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应用,切实服务五指山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推动黎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学院带队老师前往五指山市政协与姜凤云副主席交流

此次调研还体现了党建引领下的多方协同:陈智慧副院长与赵博文副教授所在的教工第一党支部、邢蕾副教授所在的第二党支部,以及赵凡瑜同学所在的研究生党支部,三支部联合组织参与,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师生党员在调研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挖掘文化底蕴。

今年正值海南岛解放75周年,此次五指山调研不仅让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海南红色历史的温度与黎药文化的深度,也更加体会到自贸港建设中本土文化的根脉力量。作为自贸港建设的青年力量,团队成员们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带着对红色历史的敬畏、对黎药瑰宝的珍视,积极传播黎药知识、助力文化传承,让千年黎药在自贸港的沃土上焕发新生,在服务海南本土发展、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书写绚丽的青春篇章。

(责编:漆祖希)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