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扎实推进健康学校建设,9月14日至19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卫生保健服务中心在三亚校区为近4000名本科新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新生军训急救知识普及培训。此次培训将心肺复苏(CPR)、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作为核心教学内容,旨在为新生们送上一份关乎生命安全的特殊“入学礼”,全面提升其应对突发状况的自救与互救能力。
一、理论、模拟、实操三位一体的硬核培训
本次培训由卫生保健服务中心主管医师邝佳佳及11名已取得急救证书的校青年健康促进会学生志愿者组成教学小组,深入18个新生军训连队,开展了11场面对面、手把手的实操演练。
邝佳佳结合真实案例,生动讲述了“黄金救援4分钟”对于心搏骤停患者的决定性意义,激发了新生的学习紧迫感。在海姆立克急救法环节,她演示了成人互救的标准操作,并讲解了自救方法,并邀请新生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针对校园内大量配置的AED设备,邝佳佳详细解释了AED作为“救命神器”的工作原理,强调其智能安全性——“开机听引导”。学员们通过操作训练机,完整实践了从开启设备、粘贴电极片到跟随语音提示除颤的全过程,打消了对急救设备的畏惧。同时,培训明确了校园内AED的存放位置,确保新生“学得会、找得到、用得对”。
二、从“不敢救”到“敢于救”“善于救”的信心转变
在实操练习中,新生们分组在模拟人上进行练习。讲师和志愿者耐心指导,及时纠正动作要领。
“这是我第一次做心肺复苏,原来按压需要这么大力气,而且不能中断,很考验体力!”一位刚体验完的同学感慨道。另一位李同学对AED学习感触颇深:“以前在教学楼看到那个小箱子,感觉很神秘。今天才知道它这么‘聪明’,操作简单。这是校园里的‘隐藏技能’,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
三、从“技能传授”到“生命教育”的育人升华
本次培训是学校构建常态化安全教育体系的开端,是践行‘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理念的实质性举措。这堂“开学第一课”意义深远:一是赋能个体,为学生铸就受益终身的“安全盾牌”;二是共建校园,织就校园“应急响应网”,提升整体安全效能;三是担当社会责任,播下仁爱互助的种子,弘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风尚。
下一步,卫生保健服务中心将推行新生急救技能认证考核制度,培养学生“急救员”,组建校园应急响应志愿者队伍。并通过复训、竞赛、演练等形式,巩固培训效果,让急救知识入脑入心,让敢于施救、善于施救成为我校学子的鲜明特质,为构建安全、健康校园贡献青春力量。
(摄影:魏丹翔 吴奇烈 责编:陈秋诗)
相关附件: |